美联储加息是指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委员会在华盛顿召开议息会议后,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上调联邦基金利率。 简单的说,加息是一种紧缩型货币政策,美联储通过加息来应对当前的经济。一般加息可以提高银行利息,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美元会升值。另外,一加息提高的美元汇率对经济会有影响,比如,美元升值以后,黄金价格会下跌,大家更愿意持有美元;其他国家的货币会贬值等。
北京时间2016年12月14日,美联储发布消息称,自年中以来,美国经济持续温和扩张,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加强,失业率下降;家庭消费支出温和增长,但商业固定投资仍表现疲软;通胀率自年初以来有所上升,但仍低于2%长期目标。鉴于此,美联储决定提升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至0.5%—0.75%,并预计2017年加息三次。值得指出的是,本次利率决议获得一致通过。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以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和实现通胀目标。
北京时间2017年3月16日晚,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5%~0.75%调升到0.75%~1%,这是美联储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后首度加息,是美联储在2016年12月之后再度加息,也是2008年以来的第三次加息。
北京时间2017年6月15日凌晨2:00,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75%~1%调升到1%~1.25%。随后耶伦发表讲线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1.25%调升至1.25%-1.5%。本次加息为美联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第五次加息,也是年内第三次加息。
北京时间2018年3月22日凌晨2点,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机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了货币政策声明,决定将基准利率上调至1.50%到1.75%的目标区间,符合市场广泛预期。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的首次加息,也是鲍威尔担任美联储主席以来的首次加息。
2018年6月13日,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1.75-2%;
2018年9月26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如期将基准利率上调25基点,从此前的1.75%-2%调高至2%-2.25%。
2018年12月19日,美联储在结束了两天的12月会议后,宣布加息25个基点,上调联邦基金利率至2.25%-2.50%。
当地时间2022年3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到0.25%至0.5%之间。这是美联储自2018年12月以来首次加息。会议公布的经济预测报告显示,美联储在今年未来6次会议都有可能加息。
当地时间2022年5月4日下午,美联储通过会议决定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增加0.5%(即上涨50个基点,或调涨两码),以降低美国高企的通胀率。加息后,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增至0.75%到1%。这也是美联储22年来首次一次升息0.5%。
过去四十年,美联储共有6次加息周期,包括上世纪80年代著名的沃尔克对抗通胀。这些加息周期的类型丰富,既有供给端压力导致的高通胀,地产、股票带来的泡沫压力,也有非常规政策实施后的正常化过程。
1.1983.3-1984.9:石油供给冲击叠加政策目标模糊,美国进入滞胀的恶性循环。沃尔克上任联储主席后,将控制通胀作为核心目标,推行强硬紧缩政策,80年代初严控货币增量,随后转向加息。
2.1987.1-1989.7:通胀控制逐步成为联储政策目标,泰勒规则逐步引入,明确了高通胀与加息的正向关系。这一时期美元贬值,通胀上行,联储通过加息进行应对。
3.1994.2-1995.2:衰退后快速反弹,经济和股市出现过热苗头。随后联储加息节奏超市场预期,债券市场大幅动荡。这一时期,美联储开始增加通胀预期的引导。
4.1999.6-2000.5:亚洲金融危机波及下,联储降息应对。1999年6月,美联储决定撤回其货币政策宽松政策并开始加息,随之而来的是科网泡沫破裂。
5.2004.6-2006.6:2001年,随着股市暴跌引发衰退,美联储大幅降息。此后经济复苏和房价上涨引发资产泡沫担忧,联储再次开启加息进程。
6.2015.12-2018.12:长期零利率和QE政策后,美联储开始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前期加息节奏谨慎,后期明显加快甚至激进。程度大超市场预期。
当前(2022),美国通胀压力持续攀升。美国劳工部3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7.9%,创下近40年来最高纪录。《今日美国》报指出,美联储正把目标“对准这场疫情的顽固经济遗产:通胀飙升”。《华尔街日报》评论说,推升通胀的因素不断增多,美联储应对难度加大。油价攀升、供应链持续受阻等因素,让美联储“面临一场艰难的抗通胀之战”。
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批评说,美联储在过去一年里对通胀的反应过于轻慢,“将不得不转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进”,以“避免滞胀(高通胀和增长停滞)以及现在美国公众对国家信心的丧失”。美国致同会计师事务所首席经济学家戴安娜·斯旺克认为,当前形势下,美国通胀有可能从一个阶段性问题演变成一个长期性问题,美联储在政策选择上必须小心翼翼地走钢丝。“在这个过程中,最危险的就是通胀一旦扎下根来,你就很难摆脱它。”
业内人士表示,欧美主要国家货币紧缩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积极发力“稳增长”。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坚持以我为主,目前国内经济面临稳增长压力,需要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美国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需要货币政策收紧稳定通胀。据此来看,经济形势的不同决定了美联储加息,美联储加息不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发力的方向。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与海外通胀升温迫使美联储等央行货币政策收紧不同,2022年国内CPI运行中枢仅会比上年温和抬升,并将继续保持在3.0%的控制目标之内;与此同时,尽管俄乌紧张局势正在推高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但国内PPI同比涨幅高位回落仍是大趋势。通胀因素不会对接下来国内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形成掣肘。
值得注意的是,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会议指出,关于宏观经济运行,一定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业内人士认为,这次会议释放出了更明确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发力的信号。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下一步,我国货币政策仍应抓住时间窗口,更加主动有为,积极进取,及时运用降准降息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靠前精准发力。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降准的确仍有一定空间;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已经两个月保持未变,政策利率、市场利率也有继续下行的必要和可能。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今年的货币政策较之前将会更宽松一些。除了降息降准之外,也将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特殊安排来促进绿色贷款的发放,这也具有重要意义。陆挺也强调,货币政策在发力的同时,要同时形成有效的需求,真正拉动经济增长。